


兒童燙傷
處理方法
健康科普


夏天是兒童燒燙傷高發(fā)季,時常會因不小心被燙傷或被燒傷驚慌失措,慌亂的往醫(yī)院跑或急忙在創(chuàng)面上涂醬油、牙膏,很多家長缺乏燒燙傷知識,甚至會自行處理那些看上去不是十分嚴重的燒燙傷。如處理不當,反而導致傷情加重,甚至延誤治療。
因此,需要更多的家長正確認識燒燙傷,掌握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從而降低燒燙傷造成的損傷。

什么是燒燙傷?
燒燙傷一般指熱力如熱液(水、油、湯)、熱金屬(液體、固體)、火焰、蒸汽和高溫氣體等所致的組織損傷。其中引起燒燙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熱液燙傷,一般都是被開水燙傷或者是被油燙傷。
燒燙傷的分度
國際上通常采用三度四分法,將其分為Ⅰ度燒傷,淺Ⅱ度燒傷,深Ⅱ度燒傷,Ⅲ度燒傷。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燒傷面積和深度,面積愈大、深度愈深,對局部和全身的影響就越嚴重。

Ⅰ度燒傷
表面似紅斑,輕度紅、腫、熱痛,無水泡、干燥,常有燒灼痛感覺。

淺Ⅱ度燒傷
局部紅腫明顯,有大小不等水泡,滲液較多。如果脫皮后創(chuàng)面紅潤、潮濕,有劇痛感覺。

深Ⅱ度燒傷
腫脹明顯,有水泡,創(chuàng)面微潮濕、發(fā)白或紅白相間,疼痛感覺遲鈍。

Ⅲ度燒傷
創(chuàng)面無水泡呈蠟白或焦黃色甚至碳化、干燥,疼痛消失。
燒燙傷發(fā)生后的急救處理


01
熱液造成的燙傷
1
沖
沖就是沖冷水。盡快用緩和、流動的潔凈冷水沖約15-30分鐘,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的熱度,直到不再覺得疼為止。
2
脫
在充分濕潤以后除去衣物,但是不能真的“脫”,因為當燙傷非常嚴重的時候,衣物會粘住皮膚,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把衣物脫下來了,就會把皮膚扯下來。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用剪刀剪開衣物,然后保留粘住的部分。
3
泡
如果皮膚發(fā)紅,疼痛明顯,或者是起泡了,就要繼續(xù)在冷水中浸泡15分鐘。
4
蓋
用干凈的毛巾、紗布、棉布或者保鮮膜輕輕地覆蓋在燙傷的部位,不要隨意涂抹外用藥物或者民間偏方。
5
送
除極小且極淺的燙傷以外,應前往就近的醫(yī)院做進一步處理。


02
化學性灼傷
不慎被化學性物品燒傷時,無論酸堿度如何,立即將傷者帶離現(xiàn)場,并且用大量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受傷部位。如果眼睛被灼傷,應撐開傷者的眼睛并用大量的水來沖洗,之后盡快送醫(yī)院治療。


03
火焰燒傷
兒童身上著火時,燃燒著的衣服如果一時難以脫下來,可讓其臥倒在地翻滾壓滅火源,或用水澆滅火焰,然后剪除衣服。


04
電擊傷
兒童觸電時,要先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將電源移開,如干木棒、樹枝、掃帚柄等。電擊傷最大的危險是體內燒傷,如果傷者失去知覺,要先檢查其呼吸、心跳,如若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心肺復蘇術,同時盡快送往醫(yī)院治療。
如何預防燒燙傷?
● 家長應妥善放置家庭中易引起燙傷的物品,如熱水瓶、開水壺、熱湯、熱菜、防止小兒抓翻,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使用熱水袋時水溫不可過高,并用布包裹,避免將兒童單獨留在家中。另外,餐桌最好不要鋪餐巾布,以免孩子拉扯桌布,將物品拉下燙傷。
● 家中室內最好不要放強酸、強堿等危險物品。不要拿空飲料瓶去裝危險溶液,以免兒童誤食。
● 使用電熱器、電熨斗等高溫物品時,要注意溫度及使用距離,以免皮膚因接觸高溫而造成燒燙傷。
● 向孩子講明玩耍的危險性,禁止小兒玩火,尤其是有易燃東西放置的地方,如酒精、汽油、柴油、禁止放炮、防止火災發(fā)生。
● 家中電器設備常是起火觸電的原因。室內插座、開關的安裝要有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免小兒觸及,同時加強關于電的安全教育,禁止用手觸摸電插座及電線。
兒童燒燙傷后有哪些誤區(qū)?
誤區(qū)1:不痛就是不嚴重,不用處理。
正確:輕微的燒燙傷會感覺到很疼痛,因為只燙到了表皮,疼痛感是最明顯的。如果傷到了皮膚深層組織,反倒不會覺得痛了。
誤區(qū)2:燙傷后的水泡挑破才好得快。
正確:并不是所有的燙傷水泡都能挑的。如果水泡較小且無疼痛感,就不需要挑破,這樣還可以防止傷口感染。如果水泡比較大,疼痛劇烈,那就需要用無菌的針挑破,擠出水泡中的水。
誤區(qū)3:用冰降溫。
正確:有些重度燒燙傷破壞深層神經,造成局部麻木,過度使用冰塊降溫,由于無知覺反應示警,反而可能凍傷。所以最好是用流動的冷水。
誤區(qū)4:孩子發(fā)燒,只是身體保護性反應。
正確:如果孩子發(fā)燒,受傷面伴有膿性分泌物,說明創(chuàng)面已經感染,應立即前往醫(yī)院進行處理。
誤區(qū)5:受傷以后根據“民間偏方”涂藥。
正確:不要自行擠壓患處、撕破水泡,因為你手上有細菌,不能像醫(yī)生那樣進行無菌操作,擠壓和撕破水泡后更容易引起創(chuàng)面感染。不要相信民間偏方,鹽水、豬油、醬油、牙膏等不可取,以免引起感染。

本期供稿專家
魏漢濤
燒傷整形美容科 副主任醫(yī)師
坐診時間:每周三全天
診室位置:門診三樓中廊東診療區(qū)15號診室
END

供稿 | 魏漢濤
編輯 | 井靜
初審 | 張暉
復審 | 李偉琳
終審 | 陳水懷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