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急性心梗的“警衛(wèi)兵” ——心肌損傷標志物
日期
2023.11.27
來源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急性冠脈綜合癥(ACS)是冠心病中重要的急性事件之一,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糜爛,繼發(fā)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chǔ)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S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由于ACS具有發(fā)病急、危害大的特點,因此選出特異性高的早期標志物,提早診斷,及時治療對于ACS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心肌損傷標志物快速診斷實驗檢測項目包括:肌紅蛋白(Myo)、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發(fā)光法。
肌紅蛋白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健康人血中含量極低。由于肌紅蛋白相對分子量小,且存在于胞質(zhì)內(nèi),故在肌肉損傷時出現(xiàn)較早,是目前公認的較好的早期心肌損傷標志物,在發(fā)病1~3小時即可出現(xiàn)異常增高。
由于肌紅蛋白還大量存在于骨骼肌中,其對心肌損傷診斷的特異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會迅速地從壞死的心肌中釋放出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Myo陰性特別有助于排除急性冠脈綜合癥(ACS)的診斷。
肌鈣蛋白是心臟橫紋肌收縮中起主要調(diào)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zhì)。有三個亞基:cTnT、cTnI和cTnC。由于骨骼肌與心肌中的cTnC是相同的,特異性差,通常選取cTnI和cTnT檢測來診斷心肌損傷,二者的意義是相同的。由于心肌肌鈣蛋白cTnI在組成上有著獨特的氨基酸序列(N-端比橫紋肌多31個氨基酸),骨骼肌、肝、腎等肌細胞損傷破壞不影響其測定結(jié)果的判斷,因此肌鈣蛋白cTnI具有良好的特異性。
健康人血內(nèi)不含或含極低量的cTnI,當心肌缺血缺氧,發(fā)生變性壞死,細胞膜破損,cTnI釋放,出現(xiàn)在外周血中。在發(fā)病后4~6小時外周血中cTnI出現(xiàn),12~48小時達到高峰。在嚴重心肌梗塞AMI出現(xiàn)后,血漿cTnI保持高水平,cTnI升高持續(xù)4~10天,有很長的診斷窗口期。心肌肌鈣蛋白是目前診斷心肌損傷或壞死特異性最強和靈敏度較高的生物標志物,是目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好的確定標志物。
心肌肌鈣蛋白測定正逐步取代普通CK-MB生化檢測成為急性冠脈綜合癥(ACS)的診斷“金標準”。特別是最新高敏肌鈣蛋白I主要用于對心肌損傷,特別是微小損傷的診斷,還可用于心臟手術(shù)時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標,可用于評價心肌的保護性措施,也是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療的指示物,可以判斷再灌注效果。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發(fā)光法檢測
CK/CKMB:通常存在于動物的心臟、肌肉及腦等組織的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是一個與細胞內(nèi)能量運轉(zhuǎn)、肌肉收縮、ATP 再生有直接關(guān)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與ATP之間的轉(zhuǎn)磷?;磻?yīng)。有四種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腦型(BB)、雜化型(MB)和線粒體型(Mt)。MM 型主要存在于各種肌肉細胞中,BB 型主要存在于腦細胞中,MB 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中,還有不常見的Mt 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線粒體中。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發(fā)光法測定不同于普通CK-MB生化檢測,是目前臨床醫(yī)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檢測標準之一,特異性高。當心肌損傷時,CK-MB立刻被釋放入血液循環(huán),在心肌損傷后3~4小時開始升高,48~72小時降至正常范圍。

